2023年高考錄取塵埃落定,幾家歡喜幾家愁。很多考生被心儀的高校及專業錄取,也有很多同學留言,自己被調劑到了“不喜歡"的專業,“學非所愿”怎么辦?
1.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開始,我們會發現,由于服從調劑,很多考生會被調劑到一個自己并不熟悉,或者說不喜歡的專業!這是一類“學非所愿”!
2.聽從家長的建議,選擇了父母喜歡的專業。很多高中生并沒有特別的職業理想,對于高考,更多的是聽從了父母的建議。所以報考時,也是以父母的意愿為主,知道開始了大學生活,才慢慢意識到,也許這個專業并非自己所愛!3.盲目報考熱門專業。每年報考開始,考生和家長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一些熱門專業上,因為他們順理成章的認為,熱門專業=好工作!且不說經過四年的學習,熱門專業可能變冷門,很多熱門專業是不是考生喜歡、適合的,連考生本人都不知道。那么“學非所愿”的可能性自然很大!
比如第一條,服從調劑,這可以說是咱們考生家長眼下最關心的話題!由于填報規則,為了避免平行志愿投檔模式下的退檔風險,大家不得不服從專業調劑。這其實也是在提醒未來的考生及家長,在填報志愿時,一定要在自己分數的基礎上,參考學校及專業往年錄取情況,對于不同梯度的學校采取不同的填報策略,用專業來反向選擇大學,盡量確保不要被調劑到完全不能接受的專業。第二條,其實反映出的是我們的家庭關系的現象。很多父母和子女,一直沒有對人生有明確的規劃。所以父母的意見主導了孩子的選擇。但這些父母也忽視了,畢竟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,家長的夢想也不等于孩子的夢想!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缺乏一些自我認識和明確人生夢想。所以也沒有自我的規劃,只能聽從于父母!第三條反映出的是整個社會的一種盲目,就是學習為了就業。好工作才是人生目標。的確,在今天,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所有人都希望的,不同專業之間的就業差距也確實存在。可是再往深處分析,這其實就是大家對于不同職業的“高低貴賤”的觀念。還有就是對于大學的認識不正確。在任何一個國家,大學的設立,都是傳承知識,提高國民素質,培養人才等為目的的!而今天,大家更多的把學習和就業捆綁在了一起。明確了這些根源,我們也就明白了家長考生的擔心。更明白了“學非所愿”背后的無奈:要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;要么知道自己喜歡什么,迫于家庭或者社會觀念的影響,只好放棄自己的喜好!接下來,小編就要好好說一說,到底這些問題能否解決!
首先,大學對于同學們到底意味著什么?大學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,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,也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!更好的為步入社會做準備!但這背后還有一個功能,大家可能忘記了,那就是能力的培養!比如學習的能力,處理問題的能力,實踐能力,自我生活能力,與人交流的能力等!一說到這些,相信大家會意識到,這些能力其實就是今后同學們工作上最需要的技能!所以大學不僅僅是在學習專業知識這么單純!大學其實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,你可以完全去不同的專業聽自己喜歡的課程!不要被我專業是什么,我就只能學什么這種觀念框住自己!
不是大學學什么,你今后就一定會做什么工作!社會工作是復雜而多變的,學習也不是畢業后就停止的事情!正所謂“活到老,學到老!”只有不斷地學習,才能獲得更加充實的人生!人生充滿了變數,不要輕言放棄努力,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!第二,中國有句古話,“三十六行,行行出狀元!”也就是無論哪個專業、行業,只要你潛心努力,都能做出一番成績來!否則,好的、熱門的專業也有碌碌無為的人,冷門專業也會走出社會精英!差別就在于個人的努力!第三,家長對于孩子究竟要負責到什么地步!對于一個已經成年的考生而言,應該有自我的意見,家長可以建議,但不應該完全替孩子選擇!同學們也應該開闊自己的視野,找到自己的興趣,而不應該到報考時,單純看招生簡章的文字來選擇專業。至于報考,當然考生理想的院校很重要,但畢竟所有的選擇都是自己提前考慮好的,也就是說,在選擇時,家長和考生就應該有所準備,提前做好選擇!很多考生和家長會說,那已經報考了,這些大道理還有啥用?
事實上,大部分高校都會給學生提供轉專業的機會。但是,不同學校的規定會有很大的差別。大部分大學對轉專業都有明確的要求及限制,如必須要提出申請、要通過相關測試與面試、即使考核合格也還要受到名額限制等。
01零門檻
有些學校對轉專業沒有太大的限制,只要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申請,學校審查通過就可以。有些可能會根據學院專業情況適當控制轉專業的人數。
02低門檻
有一些學校對轉專業有一定的要求,比如不掛科,或者成績排名在多少名以內等。這些門檻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達到,如果真的有轉專業的決心的話,達到這些要求是比較簡單的。
03高門檻
有些學校會對轉專業提出非常高的要求,比如要求專業成績排名在30%以內等,并嚴格限制轉專業人數。此外,同一個學校的不同專業或學院,轉專業的規則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04不能轉
當然,也有些學校,或者是部分專業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。
所以,大家要及時了解學校轉專業的相關政策要求,提前準備!可以從學校官網查詢或者問輔導員是最直接的。
經過大學一段時間的學習后,雖然有轉專業的機會與可能,但同學們對轉專業也不要太樂觀。由于名額有限,一般只有少部分學生能順利轉成。所以在被調劑到某個專業已成事實的情況下,無論這個專業是不是自己喜歡的,大家都要學會適應,喚醒自己對專業的興趣。
在乍一得知自己被調劑到一個陌生的專業后,不少考生難以接受甚至產生排斥心理,這是因為這個專業當初并不在自己的考慮范圍內,對這個專業并不了解或理解有偏差。根據以往經驗和高校反饋,很多學生剛開始并不喜歡調劑的專業,但是在學習過程中,慢慢了解了專業的內涵、發展現狀、就業領域及將來的前景等,從而會對這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大學課業相對輕松,課余時間也相對充足。最好充分利用學校里的資源,多去蹭課,特別是學校里同學評價比較高的老師的課。
目前大學教育比較開放,很多學校支持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或讀雙學位。學生完成輔修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、畢業論文和其他教學環節,修滿規定的學分,考核成績合格,在獲得主修專業的學位和畢業證書的前提下,可獲得輔修專業的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。
各高校輔修政策大體相同,一般來說,有較強的自學能力,學有余力的學生,即可申請修讀自己喜歡的專業。這既滿足了學生對喜歡專業的求知欲,也對將來的升學或就業大有幫助。即便你就讀的高校沒有上述政策,你對所學專業也提不起多少興趣,也不能以荒廢學業為代價,而是要利用好高校的資源平臺,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。還可以通過考研等深造機會考進心儀的專業學習。總之,辦法一定比抱怨多,對于剛剛查到錄取信息,還沒有進入大學的準大學生們來說,先別對著錄取通知書唉聲嘆氣,你即將迎來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機遇和挑戰,試著微笑面對。